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扎实推进学校“科技强校”战略实施,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员工科技创新热情,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5月6日上午,我校在市中校区综合楼学术报告厅召开第七次科研工作大会,对学校第六次科研工作大会以来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对下一步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重创新、促学风,强特色、上水平”。校领导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教学部)和科研机构负责人、教授和青年博士代表参加主会场会议,相关部门和学院设分会场同步在线收看大会实况。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文喜主持。
校党委书记曹胜强作了题为《以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为引擎 全面推动学校科研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讲话。曹胜强强调,进一步做好学校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刻认识科研工作对我校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应用型大学同样需要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做好科研工作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把开展科研创新工作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以创新为支撑,服务和引领强国建设;科研创新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及时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促进学校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实现学校各项办学指标的显著提高;加强学科建设是提升办学层次的迫切需要,我们要深入实施科研强校、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推进学科专业筑峰工程,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为抓手,构建“开放、共享、高效”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优化“多主体、跨边界、深融合”的科研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学校科研整体水平与影响力。
曹胜强指出,进一步做好学校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推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一核为要”,全力推进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建设。即坚持把“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作为学校2022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文件,完善建设方案和申报计划,对标指标要求,有序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二是实现“两个转变”,强化团队建设实现提质增效。即转变单兵作战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从舆论、政策、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努力打造一批有优势特色、有创新能力、有团结协作意识的优秀创新团队;转变科研工作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做法,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更加强调科研立项的档次、学术成果的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价值等,力争在高水平项目立项和奖项评选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三是做好“三个结合”,发挥科研先导性支撑性作用。即做好科研与学科建设的结合,建立“以学科方向为引领,以项目建设和成果培育为核心,以科研队伍和科研平台建设为基础”的重点学科建设运行机制,努力打造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团队,形成若干个优势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做好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结合,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和枣庄市“6+3”现代产业体系,以“服务需求、特色发展、以点带面、辐射全局”的思路,积极为地方经济、行业产业需求提供服务;做好科研与育人的结合,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科学精神、科研道德和思想品德,培育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服务党和国家建设发展。四是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即坚持面向科技前沿,结合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瞄准本学科的国际前沿发展趋势,加强新兴产业应用研究和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代表性成果;坚持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进一步加强技术转移转化队伍建设,用好科技厅及教育厅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坚持面向国家和省、市重大需求,深化与兄弟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和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提升协同攻关能力;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统筹食品、制药、生物、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科技力量的综合运用,聚焦健康养生、疾病防治、食品安全等领域,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五是突出在“五路大军”中的特殊地位,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即依托我校优势和特色学科,不断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注重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上下功夫,在“两个结合”上下功夫,着力凝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枣院品牌。
曹胜强强调,进一步做好学校科研及学科建设工作,要统筹协调、凝聚合力,确保科研工作稳步推进。一要加强党的领导,在加强整体谋划、统筹协调、系统推进上下更大功夫,提升政策效能,更好地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创新红利,重视抓好科研工作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引导科研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要紧紧扭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学科,突出抓好硕士学位点培育。三要突出抓好科研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在强化科研队伍建设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在全职引进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上求突破,在精心培育现有科研人才上做文章。四要切实强化科研环境建设这个基础,深化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常抓不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目海在大会上作科研工作报告《以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努力提升我校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总结了第六次科研大会以来,我校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科学分析了当前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明确了下一步科研工作的重点任务。
党委副书记曾宪明宣读了学校表彰决定。根据《我院关于表彰2019-2021年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组织单位的决定》,授予“机电工程学院”等7个学院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授予“生命科学学院”等7个学院科研工作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根据《关于深化科研评价改革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我院高质量科研成果评选与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经个人申报、院部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审批,授予“电子科学与技术”等7个学科best365网页版登录重点建设学科,评选产生best365网页版登录高质量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9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102项。
大会现场对受表彰的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科研工作优秀组织单位代表,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及2019-2020年高质量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者进行了颁奖。
科研工作先进单位代表、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徐伟,科研工作优秀组织单位代表、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伟,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带头人高炬教授,优秀科研工作者代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王磊博士依次上台作交流发言。
李文喜就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强调三点意见:一是紧紧锚定“科研强校”战略,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以“科学家”的精神、“实干家”的韧劲、“改革家”的魄力,不断产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推动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二是紧紧抓住学科建设“牛鼻子”,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打破“学院壁垒”,强化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和新兴交叉学科培育,明确学科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做大做强学科上狠下功夫。 三是紧紧用好“体制机制改革”指挥棒,激发科研内生动力,探索推行以质量为导向的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改革科学研究的组织模式,强化科研诚信建设,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
(文/邵清清 图/李申磊 编辑/葛晓霞 审核/张昌林)